相信大家都有買過不合腳的鞋子,不論太大或太小,都會造成行走上的困擾,
今天來聊聊鞋子太大怎麼處理,以及穿太大的鞋對身體會造成什麼影響呢?
1,步態不穩定:穿著太大的鞋子會使腳在鞋內滑動,影響步行的穩定性。
這可能增加跌倒或扭傷腳踝的風險。除此之外,我們全身的關節會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,
更加倍努力的運作,使得我們的身體一整天下來腰酸背痛。
2,姿勢改變:穿著過大的鞋子,走路時不自覺為了要穿住鞋而調步行方式,
腳部擺動不正常等,也就是說,走路會變得怪怪的。
3,足部不適:鞋子太大時因足部沒有被完整固定,可能會導致足部在鞋內摩擦,
例如:起水泡、
4,趾部問題:如果鞋子太大,腳趾無法正確地固定在鞋內,腳趾會不當出力抓鞋,
步行時腳趾往前擠壓,這可能導致指甲受損、趾間磨損或其他趾部變形相關問題。
5,足底機能弱化:鞋子太大會導致鞋子與足弓位置的錯位,而無法有效支撐足弓或使足弓
的功能無法發揮,可能導致足弓下陷,進而引發足部疲勞和不適。
6,拇趾外翻:穿太大的鞋,因楦頭過大會讓中足骨關節韌帶為了配合鞋型,
而變得更加鬆弛,中足骨韌帶鬆弛會導致拇趾外翻惡化。
檢視看看,自己是不是有以上的足部問題呢?
選對了鞋子,選對了尺碼,穿對了方法,以上問題都有機會改善。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如果鞋子太大,建議以下方法解決:
1,使用鞋墊:在鞋子裡添加鞋墊或針對各個部位的輔助墊片,
幫助鞋子貼合腳部增加穩定度。
2,穿襪子或厚襪子:穿著稍厚的襪子,
3,調整鞋帶:如果鞋子是帶有鞋帶的款式,可以試著調整鞋帶使鞋子更貼緊。
這個方法除了可以更貼合腳型,鞋子也比較容易帶腳。
4,淺口鞋或高跟鞋太大:淺口鞋或是沒有鞋帶的款式因鞋面積包覆性不佳,
光用輔助襯墊效果其實有限,往往鞋子上路不久後又出現鞋子不跟腳的問題,
這時可以請專業鞋匠幫忙車上腳背帶。或是使用束鞋帶,
原理跟腳背帶一樣hold住腳背使鞋子不脫落。
如果覺得不想加帶子改變款式,則可採用輔助襯墊的方式填補鞋內空間。
觀察如果空隙在一個手指頭之內(大一號以內)
可以採用半墊+後踵貼三明治方法補足前後空間,將足部固定在鞋內中間的位置,
但如果超過一個手指以上的空隙則不建議穿著。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鞋墊/襯墊種類使用說明:
前掌墊:前掌墊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在前掌部位,用來補足前掌部位的空間,
通常會放在鞋內前段,中底或鞋墊下方比較不會有異物感,
依材質不同具有緩震減壓的效果,另外還有防止穿著高跟鞋往前移位的止滑型前掌墊。
鞋舌墊:最近在台灣比較新型的墊片,針對低腳背或是腳型腳薄的腳型,
能補足腳背處多餘的空間,同時減緩行走時對腳背產生的衝擊及壓力。
尤其適合樂福鞋,懶人鞋,帆船鞋等沒有鞋帶的款式使用。
(pedge鞋舌墊)
後跟墊:對於後踵鞋牆太高造成的磨腳,或是足後跟需要有緩震需求的人,
使用後跟墊會有明顯改善效果。
使用前記得固定粘牢以免走位造成行走不適。
後踵貼:通常使用在鞋子偏大半碼至一碼左右,或是鞋子有咬腳磨腳狀況時,
貼於後跟內側防止鞋子掉腳的好物,儘量選擇表面是真皮,黏性好的後踵貼
才能有效發揮防掉腳功能。
而新一代的後踵貼,有別於以往是一整片泡棉或乳膠內襯,而是僅僅在最上緣
做凸起設計,才能有效勾住後腳跟,更好用!
全片式鞋墊 /七分墊:皆用來補足鞋內空間使用,同時具有減壓緩震的效果,
最好選擇足跟具有足杯型設計的鞋墊,比較能穩定後腳跟,材質上要能透氣排汗,
經常穿著的休閒鞋,球鞋,慢跑鞋等各類運動鞋款,由於耗損量大
鞋身不一定要經常洗,但可多準備幾雙鞋墊,經常清洗更換鞋墊的部分
來保持足部衛生健康。
機能鞋墊:針對拇趾外翻以及扁平足,足弓低下的族群,建議可使用具有支撐足弓
的機能型鞋墊,以利維持足弓平衡身型。
也建議諮詢過專業醫生再使用具有醫療等級的足弓鞋墊,過度迷信鞋墊反而會加重
症狀形成足底筋膜炎。
*年長者尤其要謹慎選擇適當的尺碼,『鬆鬆的』比較舒服(?)反而是造成跌倒的主因!
*買鞋之前,請務必再三確認,鞋子的長度和寬度適合您的足部,並且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穩定性。
如果上述方法無法解決問題,
留言列表